(《本经》上品)【释名】(音户)、芑大明曰∶生者以水浸验之。浮者名天黄;半浮半沉者名人黄;沉者名地黄。入药沉者为佳,半沉者次之,浮者不堪。
李时珍曰∶天造地化而草木生焉。刚交于柔而成根
:李时珍曰∶鳞虫有水、陆二类,类虽不同,同为鳞也。是故龙蛇灵物,鱼乃水畜,种族虽别,变化相通,是盖质异而感同也。鳞属皆卵生,而蝮蛇胎产。水族皆不瞑,而河豚目眨(音
(宋《开宝》)【释名】离枝(《纲目》)、丹荔。###果之三(夷果类三十一种)
(音恶。《本经》下品)【释名】白善土(《别录》)、白土粉(《衍义》)、画粉。
考《汉书·艺文志》,分医经与经方而二之。而隋书经籍志则统以医方。乃读其论,则均有味乎谚所谓有疾弗治。
玉竹:见肺补。丹参:味苦气降,入心与包络,去瘀生新,调经补血,治血虚血瘀之症。当归:见肝补。
考《汉书·艺文志》,分医经与经方而二之。而隋书经籍志则统以医方。乃读其论,则均有味乎谚所谓有疾弗治。适得中医云云盖诚见夫医或失宜,热以益热,寒以增寒,转伤于内,与其授权于庸医,固不若听命于造物,以不治治。然瞑眩瘳疾载在书,医师率属,十全为上,亦着于周官,安得废医,夫亦曰审之而已。《神农本草》,《汉志》未登,肇见之《隋书》,嗣而《唐书》新旧,而《宋史》悉录之,即国朝《四库全书》,采医家言至九十七种,言本草者亦十余种。在神农初,药分三品,共三百六十种。迨雷公桐君,增其族类,广其主治,而书益着,而医经资之达其用,而经方之名,因以立。所以由汉而隋,史氏遂统以医方称也。且夫医书之存于今者,亦仅矣。夫《针经》、《素问》,古所谓《黄帝内经》也,次若《难乃与针灸家所共援,以察荣卫部位脏腑脉法、经络
陈君蕙亭。吾浙振奇士也。居乡试文本不得志。乃去而以末秩试吏于吴中。仍落落寡所
合。自少尝读黄帝书。能尽百药之性。以之疗人病辄效。意不欲私其能也。需次多暇。乃辑为
本草撮要一书。将传诸世。俾人人知药之所以中于病者。第不违其性。举一世可无疾痛痒
之患。
余先世藏书最伙。凡有益于民用者。购之尤亟。以故岐黄家言。亦多海内希见之本。余自髫年。习制举业时。即旁览及焉。遇有会意。辄觉神情开涤。于是尽发所藏而精绎之。迄今四十年矣。夫医学之要。莫先于明理。其次则在辨证。其次则在用药。理不明。证于何辨。证不辨。药于何用。故拙着医学十种。其一曰∶一源必彻。其二曰∶四诊须详。于经义病情。
备案许可:沪ICP备17055965号-5